SDVC 2024
The 7th Cross-Strait Symposium on Dynamics,
Vibration and Control
16-22 December 2024(HK: 16-19 Dec. and Macao: 20-22 Dec.)
Retrieved from: https://kknews.cc/travel/5x8e4x3.html
Minisymposia
MS01: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
分会场专题组织人员:
林志华,香港城市大学;鄂国康,澳门大学;张伟,广西大学 & 北京工业大学
分会场专题研究内容简介:
为汇聚海峡两岸从事动力学、振动与控制研究的老师和同学,进一步提升我国非线性动力学和振动与控制的研究水平,为相关科学及工程技术领域的学者和研究生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分享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方面的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 此外,该领域呈现理论与应用紧密结合的发展趋势,呈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色。
组委会考虑到部分参会老师或同学的稿件可能未涉及其他主题会场的征文领域,特此举办本次泛主题的分会场,欢迎各位老师和同学分享和交流研究成果。
分会场征文范围:
与本次会议主题相关,且未涵盖在其他专题会场征文范围内的稿件。
MS02:弹性波/声波超构材料:基础与应用
分会场专题组织人员:
伍斌,浙江大学;王艳锋,天津大学;陈伟球,浙江大学
分会场专题研究内容简介:
弹性波/声波超构材料的设计是近年在力学、物理、材料科学及工程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此类人工材料通过精巧设计其结构单元的几何形状、排列方式及材料参数,实现对诸多新奇波动现象的非凡操控。波传播的按需实时主动控制已成为该领域的研究前沿,涌现出许多关于可调超构材料的设计与研发工作。通过调节几何参数、材料参数、材料组合、外部激励(如机械场、电场、磁场和热场)或其他参数,可实现超构材料中波动操控的优化设计。超构材料波动性能的可调、主动及智能操控代表了发展的必然趋势,旨在促进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可行性,并在减振降噪、能量收集、无损检测、潜艇隐身、信息处理、医疗超声及抗震防护等方面展现广阔前景,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本专题将集中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成果,探讨新思想和合作机会。
分会场征文范围:
• 弹性波/声波超表面与拓扑超构材料
• 非厄米超构材料(包括PT对称、奇弹性与时空调制超材料)
• Willis超构材料
• 非线性动力学超构材料
• 准零刚度超构材料
• 智能调控超构材料
• 水下超构材料
• 跨水空超构材料
• 超构材料动态均匀化方法
• 超构材料拓扑优化方法
MS03: 振动能量调控结构的动力学与设计专题
分会场专题组织人员
毛晓晔,上海大学;杨征保,香港科技大学;耿晓锋,湖南工程学院;
姜文安,江苏大学;丁虎,上海大学
分会场专题研究内容简介:
振动能量调控结构动力学与设计专题围绕调控振动能量结构,涉及非线性振动、非线性动力学、振动及噪声控制、振动利用等研究方向,就振动能量调控结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与设计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及其应用成果进行交流,邀请本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作邀请报告,热忱欢迎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工程企业代表及研究生踊跃投稿,并莅临参会交流。
分会场征文范围:
• 非线性振动
• 非线性动力学
• 振动及噪声控制
• 振动利用
MS04:工程动力学优化设计
分会场专题组织人员:
丁千,天津大学;和梦欣, 天津大学
分会场专题研究内容简介:
动学设计以系统动态性能指标为设计准则,利用数值优化技术确定系统的最优参数或拓扑形态。随着超材料和数据驱动技术的进步,工程动力学优化设计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复杂的工程环境中,动力学设计不仅需满足多功能性要求,还需综合考虑环境因素以实现结构的轻量化、高承载能力、振动及声学控制以及非线性振动控制等。此外,数据驱动技术通过代理模型技术、直接生成式设计及强化学习等方法,为工程设计带来了新的设计范式。随着航空航天、高速列车、海洋船舶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工程结构动力学的一体化及多尺度设计需求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分会场将介绍工程结构动力学优化的最新研究动态。
分会场征文范围:
• 结构减振降噪优化设计
• 力学超结构的带隙设计
• 力学超结构多功能设计
• 结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
• 数据驱动优化方法
• 工程结构的非线性特性分析及设计
• 其他相关研究
MS05:数据驱动的动力学、振动与控制专题研讨会
分会场专题组织人员:
都琳,西北工业大学; 程长明,上海交通大学
张舒,同济大学; 张硕,西北工业大学
分会场专题研究内容简介: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方法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动力学建模、振动分析与控制策略等正经历着革命性的变革。数据驱动方法为处理动力学建模、振动分析与控制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法。本研讨会旨在汇聚国际上将数据驱动方法应用于动力学、振动与控制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通过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和经验,共同推动该领域的科学发展和技术革新。
分会场征文范围:
• 数据和知识驱动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探索如何利用实验/仿真数据,并融合物理/力学知识进行动力学系统建模与分析
-研究数据驱动模型在预测复杂动力学行为方面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 数据驱动的振动分析与故障诊断
-基于数据驱动方法的振动信号处理和特征提取
-利用数据进行结构健康监测和故障诊断
• 数据驱动的控制策略及其优化
-开发基于数据驱动的控制算法,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基于数据驱动的控制系统设计和参数优化
• 先进机器学习方法在动力学系统中的应用
-探讨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机器学习方法在动力学系统建模和控制中的应用
-分析机器学习方法处理高维、非线性、迟滞等复杂动力学行为的能力
• 大数据分析与动力学系统健康管理
-研究从大数据视角对动力学系统进行状态监测与维护
-探讨数据驱动的预测维护和寿命预测
• 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与模型验证
-研究实验设计对数据驱动模型验证的影响
-对比分析实验数据与模型预测,验证数据驱动模型的可靠性
• 工业案例与实际应用
-分享数据驱动技术在工业界中的成功案例和实践经验
-讨论面临的挑战、解决方案及未来发展趋势
MS06:微纳尺度材料和结构动力学
分会场专题组织人员:
李成,常州工学院;张波,西南交通大学;
刘娟,西南交通大学;王璟,西南石油大学
分会场专题研究内容简介:
微纳尺度材料和结构因其卓越的力学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微纳机电系统、智能传感器、微纳驱动器、生物工程以及纳米复合材料等领域。诸多实验表明,有别于宏观连续尺度,微纳尺度材料和结构存在显著的尺寸效应现象。预测微纳尺度材料和结构的力学性能可采用实验测量、分子动力学模拟、非经典连续介质力学理论等方法,其中实验测量耗费高、难实现且通用性差,分子动力学模拟存在求解结构尺寸上的局限以及计算耗时的问题。经典连续介质力学中的本构关系因缺乏小尺寸参数而无法准确预测微纳尺度力学性能,非经典连续介质力学理论考虑材料微观缺陷影响,主要包含微极理论、非局部理论、表面弹性理论、偶应力/修正偶应力理论、一阶/二阶应变梯度理论、修正应变梯度理论以及非局部应变梯度理论等。近年来,非经典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广泛应用于微纳尺度材料和结构的动力学行为预测。为了交流微纳尺度材料和结构动力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第七届海峡两岸动力学、振动与控制学术会议特组织“微纳尺度材料和结构动力学”专刊,旨在征集和报道相关研究中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和工程应用。
分会场征文范围:
• 微纳尺度材料和结构的建模方法;
• 微纳尺度材料和结构的非线性振动与随机振动;
• 微纳尺度材料和结构动力学模型的高效求解方法;
• 微纳尺度材料和结构的多场耦合动力学与运动稳定性;
• 微纳尺度器件的动力学调控方法;
• 微纳尺度器件的动态测试技术、动力学设计与制备;
• 微纳尺度器件中的波传播;
• 微纳尺度器件中的转子动力学;
• 微纳尺度材料增强复合结构力学;
• 微纳尺度器件的传感与驱动技术。
MS07: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及尖端技术应用
分会场专题组织人员:
裴利军, 郑州大学; 孙中奎, 西北工业大学
雷佑铭, 西北工业大学; 李澄清,湘潭大学
专题会场研究内容简介:
随着对自然科学和人类社会的不断探索,非线性动力学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近年来,以时滞微分方程、随机动力学、混沌、分形理论、复杂网络及为代表的非线性动力学为非线性振动、航天动力学、神经动力学、信息安全与保密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生物网络、传染病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手段与方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促进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及其应用的进一步发展,本分会场将为国内外科学家、学者、研究人员、工程师和研究生们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学术平台,以交流和讨论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的最新发现及其在力学、信息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中的应用成果。
分会场征文范围:
• 时滞微分方程、随机动力学、混沌、分形、复杂网络、复杂系统建模、仿真及应用;
• 非线性振动、航天动力学、神经动力学;
• 信息安全与保密通信技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
• 社会网络、生物网络;
• 系统生物学、传染病动力学等相关方向。
MS08: Dynamics and control of composite structures
Minisymposia Organizer:
Jianfei Wa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zhi Yang, Northeastern University
Dongxing Cao,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to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the special venue
Composite structures play a significant increasing role in the aerospace, marine, automobile industries due to their high specific stiffness, strength and multifunctional designability. The purpose of this minisymposium is to provide an opportunity for communication and discussion on recent advances of dynamics and control, to exchange their recent research results and to discuss advances in the theory, experiment and computational methods of advanced structures.
Scope of the call for papers
• Linear and nonlinear vibrations of composite structures
• Multiscale dynamics of composite structures
• Static and dynamic behavior under multifield
•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 in dynamic environment
• Numerical modelling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lgorithms
• Application of metamaterials for vibration and control
MS09:薄壁结构动力学、振动与控制
分会场专题组织人员:
王延庆,东北大学
分会场专题研究内容简介:
薄壁结构在航空航天、机械和土木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背景,如航空发动机、机器人、航空航天器、船舶工业、工业建筑等。面对轻量化设计和经济成本控制等需求,与薄壁结构动力学相关的新材料、新结构、新理论分析方法蓬勃发展。欢迎相关领域学者围绕薄壁结构动力学、振动与控制最新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本分会场的征文领域涵盖以下领域:非线性振动、转子动力学、微纳尺度动力学、流-固耦合力学、碰撞与冲击动力学、随机动力学、智能材料与结构、运载工具动力学及控制、工程动力学优化设计、振动及噪声控制、振动利用、实验与仪器及其它相关方向。
分会场征文范围:
本分会场征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薄壁结构动力学建模及求解方法
• 薄壁结构动力学实验方法
• 薄壁结构动力学特性
• 薄壁结构优化设计
• 薄壁结构减振及降噪
MS10: Nonlinear stochastic dynamics: data, model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Minisymposia Organizer:
Bin Pei,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aole Yue,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Zigang Li, 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iu-Siu Guo,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Ronghua Huan, Zhejiang University;
Jun Jiang,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Yong Xu,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Introduction to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the special venue
Stochasticity, nonlinearity and complexity can be found and used in many different fields, including the natural sciences such as mechanics, physics, biology, neuroscience as well as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fields such as aeronautics, astronautics, information theory and computer science. The symposium focuses on the data, model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in nonlinear stochastic dynamics.
Scope of the call for papers
The scope of the symposium encompasses all nonlinear stochastic dynamic phenomena associated with mechanical, structural, civil, aeronautical, ocean, electrical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systems. This symposium provides a forum to discuss science, strengthen relationships, create new contacts and gain a direct experience of new progresses in nonlinear stochastic dynamics: modeling and data analysis。
MS11:运载工具动力学与控制
分会场专题组织人员:
杨绍普,石家庄铁道大学;李韶华,石家庄铁道大学;刘鹏飞,石家庄铁道大学
分会场专题研究内容简介:
建设交通强国,事关民生福祉增进,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事关国家竞争力提升,意义十分重大。近年来,在国家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交通领域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针对道路、轨道、水路、航空、航天、管道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本专题重点面向先进运载工具等复杂动力学系统,重点研究动力学正问题中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实验,动力学反问题中的建模与辨识、监测与诊断,动力学设计问题中的系统特性和响应设计、拓扑和参数设计,动力学控制问题中的系统模型降阶与验证、新感知与调控方法等。旨在征集机车车辆、汽车、特种车辆等运载工具的动力学与控制相关前沿性、创新性研究成果和关键技术攻关成果。
分会场征文范围:
• 运载工具动力学与控制
• 信号分析与系统辨识
• 关键部件故障诊断
MS12:非线性减振理论及应用
分会场专题组织人员:
杨晓东,北京工业大学; 郭翔鹰,北京工业大学;
陈建恩,天津理工大学
分会场专题研究内容简介:
非线性减振技术是当前振动控制领域内的热点研究方向,此类技术具备多频域、低频段、高效率、低负载等优越减振性能,在包含航空航天、航海、轨道交通、建筑等多个工程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专题旨在为相关学者搭建非线性减振理论和应用的交流平台,就非线性减振相关的新理论方法、新结构设计、新计算方法、新应用领域等最新研究前沿问题开展学术交流,共同促进非线性减振技术的发展和挑战性科学问题的思考。
分会场征文范围:
• 非线性振动及噪声控制
• 超材料减振设计
• 碰撞与冲击动力学
• 智能材料与结构
• 故障诊断及振动利用
MS13:航天器多学科建模及动力学与控制
分会场专题组织人员:
岳宝增,北京理工大学;宋晓娟,内蒙古工业大学
分会场专题研究内容简介:
现代大型航天器为完成长期复杂的在轨飞行任务,通常携带多个大容量液体燃料箱和各种大型柔性附件(如大型天线或太阳能电池板)。在大角度姿态机动、变轨、交会对接、轨道组装等过程中,易引起液体燃料晃动(包括有限幅晃动、大幅晃动和大范围整体运动)和柔性附件振动。而液体晃动和附件振动产生的反作用力和力矩会对航天器的轨道和姿态运动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由于在轨航天器处于微重力环境下,液体燃料极易发生大幅晃动或大范围整体运动、空间大型柔性结构振动特性及其复杂,以上因素使得动力学学科研究所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开展现代航天器耦合动力学系统建模、计算仿真实验研究、稳定性及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控制策略设计等方面创新理论和方法的学术交流对我国现代航天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分会场征文范围:
本专题会场研究内容为现代在轨航天器及运载具多学科建模、稳定性及动力学分析、现代控制理论及方法等。征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
• 在轨航天器刚(刚体)-液(液体)-柔(柔性附件)耦合动力学建模
• 复杂航天器稳定性分析及非线性动力学
• 复杂航天器先进控制理论及方法
• 液体晃动动力学
• 大规模空间结构振动动力学
• 复杂航天器等效模型参数在轨识别
• 基于数据驱动及机器学习的航天器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
MS14:非光滑动力系统及其应用
分会场专题组织人员:
张正娣,江苏大学;余跃,南通大学
分会场专题研究内容简介:
非光滑动力系统的研究是非线性动力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非光滑因素广泛存在于工程、物理、生物、经济等领域中,如机械系统中的碰撞、冲击和摩擦,电子系统中的开关电路,生物系统中的神经元放电等。这些非光滑因素主要是由于约束条件、本构关系和控制方式决定的。非光滑因素的存在给相应动力系统带来了新的研究特点,尤其是向量场的不可微性或间断性所导致的强非线性和奇异性,理论建模和实验测量的困难等。因此,非光滑系统的许多动力学特性已不能用通常的光滑动力系统理论来研究,而是需要建立新的理论框架体系,同时,对非光滑动力系统动态行为分析、稳定性及控制方法等研究,也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我们期待收到来自各个领域的优秀论文,共同探讨非光滑动力系统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除此之外,也欢迎涉及如下关键词的稿件投稿:
非线性振动、非线性动力学、运动稳定性、多体系统动力学、航天动力学、轨道动力学、随机动力学、分析力学、复杂网络与神经动力学、转子动力学、微纳尺度动力学、流-固耦合力学、碰撞与冲击动力学、智能材料与结构、运载工具动力学及控制、工程动力学优化设计、振动及噪声控制、振动利用、导航、制导与控制、信号分析与系统辨识、故障诊断、实验与仪器及其它相关方向。
分会场征文范围:
该专题会场征文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非光滑动力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方法;
• 非光滑动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方法;
• 非光滑动力系统的优化控制算法;
• 非光滑动力系统在机械工程、电子工程、生物科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 非光滑动力系统的跨学科交叉研究。
MS15:新型材料/结构振动与噪声控制
分会场专题组织人员:
周加喜,湖南大学;孙秀婷,同济大学; 高鹏林,上海交通大学
分会场专题研究内容简介:
振动与噪声现象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不仅严重危害人员身心健康,也对航空航天、核电、海洋和交通运输等领域重大装备的安全可靠运行产生威胁,因此振动与噪声控制一直是学术界和工程界重点关注的一个研究方向。时至今日,控制手段已取得了显著进步,但随着现代先进装备朝大型化、轻量化、高速化趋势发展,低频宽带控制难题日益突出,例如,大型柔性空间结构低频密集模态控制、高精度光刻机超低频微振动控制、核电管道流致振动诱发的宽谱振动和噪声控制等。近年来,以超材料/超结构、智能材料、仿生隔振结构等为代表的新型材料和结构不断拓展经典理论的设计和认知边界,为线性和非线性振动与噪声控制注入了新的活力。本专题围绕新材料/结构动力学设计方法、吸隔振机理、声振耦合控制与应用等话题征集最新研究成果,旨在为相关学者提供交流平台,促进对该领域关键问题和发展方向的进一步思考。
分会场征文范围:
分会场征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向:
• 新型材料/结构振动与噪声控制机理
• 非线性振动/噪声控制方法
• 超材料/超结构减振降噪设计
• 减振降噪仿生结构设计
• 减振降噪结构优化设计
• 声振耦合控制理论、方法与应用
MS16: 流固耦合动力学与控制
分会场专题组织人员:
王琳,华中科技大学;黄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代胡亮,华中科技大学; 瞿叶高,上海交通大学
分会场专题研究内容简介:
流固耦合动力学是航空、航天、船舶、土木、海洋工程、轨道交通等领域重大工程和装备设计、建造及运行中关注的基础性力学问题之一。流固耦合动力学系统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其动力学现象、内在机理与控制等研究受到学术界和工程领域的广泛关注。随着力学与数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交叉与融合,在流固耦合力学新现象和机理、理论分析、数值算法、实验技术以及动力学控制方法等方面促生了新的学科增长点。本专题会场围绕流固耦合动力学与控制新现象、新机理,数值计算方法、试验技术等等话题征集最新研究成果,为相关学者提供交流平台。
分会场征文范围:
分会场征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向:
• 流固耦合新现象和新机理
• 流固耦合动力学理论与数值计算方法
• 流固耦合动力学试验技术
• 振动噪声控制与流动控制
• 人工智能融合的流固耦合动力学
• 工程结构中的流固耦合问题
• 其他流固耦合动力学与控制问题
MS17: 航空装备结构动力学与振动控制
分会场专题组织人员:
杨来浩,西安交通大学;马辉,东北大学; 侯磊,哈尔滨工业大学;
吴志渊,上海交通大学;孙瑜,西安交通大学;
分会场专题研究内容简介:
航空装备(飞机、直升机、航空发动机等)服役过程中,会受到极端服役环境、复杂结构耦合、多源动态载荷等的交互作用,极易产生异常振动或结构损伤,进而对飞行品质、结构安全与系统可靠性等造成影响,严重时可能造成结构和功能失效,严重影响运行安全。以航空发动机为例,其核心部件(转子、轴承、叶片、齿轮等)长期工作于高温、高速、高压等极端服役环境,使其极易产生结构损伤或故障失效,严重影响发动机的安全可靠性。因此,航空装备结构动力学分析与振动控制对加快新型装备设计与研发、保障其服役性能和运行安全性至关重要。然而,航空装备属于典型的柔性多体非线性系统,其振动建模与控制面临多结构、多物理场、多振源、多界面耦合等问题,使得航空装备结构动力学分析与振动控制面临极大的挑战。开展航空装备结构动力学建模与动态特性分析、结构振动测试与监测诊断、动力学反问题与载荷识别、传递路径分析与振动控制等方面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的学术交流对推进我国航空装备研制进程、保障其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分会场征文范围:
分会场征文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向:
• 航空装备结构非线性动力学
• 航空装备多场耦合动力学
• 航空装备冲击动力学
• 航空装备动力学测试与先进传感
• 航空装备动力学反问题与载荷识别
• 航空装备故障振动机理与监测诊断
• 航空装备关键部件振动主被动控制
• 航空复杂结构振动传递路径分析
• 航空装备数字孪生建模与分析
• 结构动力学与控制中的智能方法
*Further sections of minisymposia will be updated successively.